2008/4/1

無關性別!溫柔抑鬱聲調擊潰熱血男兒堅挺心房

※謝絕任何形式之轉載※
七零年代英倫華麗搖滾(Glam Rock)當道,搖滾歌手炫麗濃妝在舞台上蠱惑著樂迷,David Bowie大膽對英國媒體出櫃道:「I’m Gay」,推波助瀾成就了當時性向模糊年代。頓時間,大聲宣告同性戀傾向彷若成為了青年男女的必備時尚配件,雙性戀也變成是至高無上的流行標語。電影《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中描述了這樣的時代背景,這樣的表演方式甚至影響了後來日本視覺系搖滾等等。環顧今日中外樂壇,華麗搖滾的風潮似乎不復當年,然而,近幾年,另一股溫柔酣甜又帶點憂鬱文藝氣息的音樂風潮異曲同工地浸濡著台灣音樂圈。

這篇文章,靈感來自於大聲誌男子漢總編輯老是問我:「為什麼現在當紅的音樂都這麼娘砲?」才將我點醒,原來這些悠悠然然的陰鬱嗓音已被多數人視為理所當然。從歷史角度分析,或許可以追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女權主義抬頭,解放壓抑的傳統女性角色,現今女性社會地位逐漸改變之後,男性角色無論在功能性或心理上也順應著起了變化?!進一步想,基於供需平衡的道理,女性的日趨強勢正也削弱了男性的陽剛風範,音樂文化是最直接反應社會觀感變遷的產物。自然而然地,我們的耳機裡浸濡著陰鬱溫柔的聲調,搭配上如詩如畫般的文藝詞境,他們正用這股溫柔的力量在改變我們的世界。

小的時候,總是會聽見父母對著大我兩歲的哥哥說:「你是男生,不准哭,像個男孩子一樣」究竟甚麼才是一個男孩子應該有的樣子呢?傳統華人社會習慣性要求男性表現出堅強陽剛,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兒膝下有黃金等古老的訓示猶言在耳,幾乎所有三十歲以上的台灣男性也都如此一般地訓練有素。時至今日,雖然不是全面徹底地改變男性所扮演的社群角色之觀念,但現代的男性珊然落淚的舉止似乎也不再像昔日那樣罪不可赦。從心理學出發,嚎啕大哭甚至被鼓勵為男性宣洩情緒的良好管道,哭是自然又健康的,適當的抒發情緒更能延年益壽。對於女性而言,放下沙文主義大男人身段,適時表現出其真實的情緒,細膩敏銳等人格特質,都是現今新好男人該有的表現。如果再加上有張秀氣漂亮的臉孔(兼具這些特質而又不是同性戀者),就可以直接登上衛冕者寶座了。(同性戀或雙性的議題仍持續被各方探討辯論中,為避免模糊焦點,就讓此篇文章僅著眼於音樂藝術創作現象吧。)

蘇打綠高喊:我們是最娘砲的樂團

擁有漂亮外表、媲美女聲高亢嗓音的蘇打綠主唱青峰,可說是此中性風潮的極致成功表現。2008年的第一天,蘇打綠樂團在台北The Wall的紅包場之夜。主唱青峰在舞台布幕尚未掀起就高聲宣布:「今晚要讓你們看看甚麼叫最娘砲的樂團!」當晚蘇打綠樂團全員反串演出!俏皮地扮起白雪公主,一首又一首經典歌曲贏得滿堂喝采。無論外界與論多愛拿主唱青峰的性向與中性歌聲作文章,他們怡然自處的態度,反倒是大器地展現了獨立樂團的自信心與成熟度。無關乎性別、無關乎性向,蘇打綠樂團有著最有力度的溫軟呢喃。

除此之外,反觀主流商業體制下的音樂產物,中性的個性塑造與模糊的性取向都為藝人們增添了幾許神祕感與異於常人之處。從已故影星張國榮到中國爆紅的超女李宇春,從90年代至今,在演藝界性向模糊的話題一直都容易登上報章雜誌頭版,該說社會價值觀已改變接受了多樣的性取向,抑或說其是我們甚麼也改變不了?唯一能確定的是,鬱鬱寡歡的溫柔詩人持續地在催化世界,用他們的創作當武器,而且聲勢越來越壯大。Gay power是冒險、是挑戰世俗卻也是帶著叛逆意味的。聽起來真迷人,不是嗎?

表面文藝柔美,骨子裡叛逆的台灣獨立音樂

所以死撐的台灣正統男子漢,也別哀嚎著鋼鐵般的硬漢越來越沒市場或不受女性青睞,綜觀台灣的獨立樂團,兼具文藝柔美與叛客精神的樂團不在少數,如1976、回聲、橙草樂團等等。而噴血噴汗的男子漢樂團依舊鏗鏘有力的搖滾著。(除了金屬樂團,滅火器竟然是我唯一想得到的男子漢實例!歡迎所有男子漢樂團來信指正!)其中,橙草樂團的花美外表與其充滿藝文觸感的創作,頗有在此潮流中脫穎而出的看漲情勢。團員秀色可餐的外表下,不時堆疊出難易駕馭的音牆轟炸,可謂兼具溫柔特質的堅挺力量,不免讓人印象深刻。

藝術音樂創作或主流媒體總能反映出每個時代當下的價值觀,因此,當五個同性戀男子改造邋遢的異性戀宅男的電視節目紅遍大街小巷、不斷有女性友人向你抱怨她竟然愛上一個Gay、嗯嗯啊啊真假音轉換歌唱技巧當道、男生要保養的勸說文案淹沒廣告時段、憂鬱文藝青年嘴裡叼著花重出江湖,所有不修邊幅的男子漢們,你們還能不提高警覺看看這世界發生了甚麼事嗎?



※謝絕任何形式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