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3

好友、人氣、按讚數...... 這些都是假的?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一點都不假,現在,只要花錢就能立即讓你的 twitter 與 Facebook 人氣暴增,當然,這些都是假帳號。

根據Digital Music網站分享,國外最新興的產業是:販售 twitter 的跟隨者(followers),只要美金200元(約台幣6,000大洋)就可以給你25,000個跟隨者關注你的帳號,立馬讓你的人氣直逼Lady GaGa!


在台灣,twitter 並不像 Facebook 一樣流行,然而在歐美與日本,twitter 的重要性就像是微博之於中國;因此,你的twitter的有多少跟隨者,就決定了你的商業價值。也難怪販售人頭帳戶的生意會有人搶著做。 但這種作法其實非常危險,若是「購買人氣」生意真的興起了,辛苦經營的社群平台將失去可信度;再說,每天對著這些「人頭帳號」發表訊息,就像是對著空氣自言自語,終有一天你會精神錯亂的。 這樣的現象其實也漸漸出現在 Facebook上 了,根據國外市場研究公司 Gartner 最近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14年,所有社群媒體的互動 :按讚數、留言、朋友數,不管是誰將有10%到15%全都是假的。 

此外,有購買過網路廣告的人都知道:要防堵點擊廣告的機器人程式;這些程式消耗掉你的廣告預算,沒人(真人)看得到你的訊息。當 Facebook 開始賣側欄廣告,這種等同詐騙的手法,就轉移到了 Facebook 上。 雖然「量化」是行銷人員最顯著的檢視成效方式,但是當追求專案成效,漸漸被扭曲成「為達數字不擇手段」的時候,你失去的將不會只有客戶、業績,最終我們也會迷失了自己。 

(資料來源:DIGITAL MUSIC NEWS ,圖片來源: Intersection Consulting

FB 可以不要再把我的名字放到廣告裡了嗎?


Facebook 廣告賺很大? 但是身為最重要的貢獻者,偉大的用戶們,除了免費的平台、越改越醜的介面,我們不但什麼好處都沒拿到,現在,還要變成 Facebook 免費的廣告工具? 是的,下面這張「特定專頁按讚」的廣告貼文對你來說,絕對不陌生:
其實只要幾個簡單的小步驟,你就可以拒絕變成 Facebook 廣告的推手,也可以隱藏自己曾經互動過的貼文。
  • 步驟 1:點右上角,進入你的帳號設定
                                                    點擊右上角,選擇帳號設定
  • 步驟 2:選擇左側的 Facebook 廣告設定
  • 步驟 3:按下編輯鈕,把 2 個選項的能見度都改為「沒有人」

這樣就大功告成囉! 如果有一天 Facebook 效法 Google 讓用戶可以分享廣告收益,筆者會很樂意把這 2 個選項重新開啟的! (圖片來源:Dani_vr, CC Licensed)

2012/12/10

各位老闆,別再燒錢辦粉絲團抽獎了!

全世界前20大粉絲團,現有29,941,199 人說讚



各位老闆,你們還在追著經營粉絲團的「小編」舉辦粉絲團活動,以求「快速」增加粉絲人數嗎? 用這種方式養肥的大多是屬於「三高」的危險粉絲團:流失率高、成本高、重複率高;公開這個事實,簡直就是斷艾利我自己的後路,以後再也無法用這撇步招搖撞騙了(誤)。 先前紅極一時的「粉絲好康」、「發燒好康」等抽獎外掛應用程式,以協助粉絲團辦抽獎活動的模式號召,立馬吸引了許多粉絲團試用;隨著眾多臉書用戶加入這類程式拿好康,這類型好康應用程式也成為了各家粉絲團小編的救星。 「曾經」只要使用好康外掛,粉絲團瞬間暴增千人不是夢,也讓背負數字壓力的粉絲團小編們走路有風;不過,好景不常,用抽獎模式換來的粉絲數果然日趨減少,愛採用暴飲暴食經營法的粉絲團,各種後遺症也紛紛現形:
  •  1、粉絲流失率高:
這類應用程式,透過強制按「讚」、加入粉絲團,才能獲得參與活動資格。然而,臉書上越來越多抽獎部隊、分身帳號,今天某甲為了獲得New iPad抽獎資格,活動期間願意按讚加入,抽獎結束大多數人都會取消按讚。 理由很簡單:誰想要整天打開臉書都是滿滿的商業訊息塞滿首頁?
  •  2、行銷成本高:
隨著效益明顯,這些工具網站也開始研發各種付費的活動模組,簽年約還有免費首頁曝光,原來說好的免費工具呢?只剩下很陽春的機制可以用。 再者,每一家粉絲團都在辦活動,大家都在送New iPad、萬元現金...老闆你們如果不加碼,真的會有人來參加嗎?
  • 3、粉絲重複率高:
一個新的粉絲團第一次辦這種活動真的很有效,第二次、第三次之後參加活動人數一樣多,但是粉絲數就是不增加啊!說穿了,就是因為都是同一群人在參加好康活動,參加的族群重複率這麼高,又很明顯只是要來白吃白喝的(連小編的發文,按個讚都懶)。 如同上面說到,這種活動對於新的粉絲團開張舉辦效果的確不錯,但如果經營粉絲團的小編沒有遠見,只知道一招半式走天下,那這種「虛胖」的粉絲團最重要的「分享」功能必然弱翻,最多只是粉絲數好看、騙騙門外漢罷了。
各位老闆們,還想繼續燒錢在粉絲團舉辦抽獎活動嗎? (原文:TechOragne,圖片來源:Social Media in Business、 joiseyshowaa,CC Licensed)

2012/3/11

好氏設計團隊

創意ABC原文


◎好氏設計團隊




台灣人常常祈求好事發生,有一群人身體力行讓「好氏」發生。好氏設計團隊成立一年以來,經手的作品與設計早已滲透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取名好氏,透過商業與非商業的手法,讓既有品牌或空間有新的生命力。創意總監方序中表示,什麼事情都從「好」的概念出發,自然就有好事發生。
 
「好」概念出發,顛覆傳統台灣文化 

台灣的設計產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好氏團隊建立在最簡單也最困難的「好」字上。2007年夏天,好氏設計團隊剛起步便對「好」的定義與廣告呈現做了反省。他們與咖啡店合作,推出一系列的展覽活動命名為「好事發生」。藉由互動式的靜態展覽模式,好氏希望:「人們於享受感官、美好事物的同時,能窺見廣告背後被刻意抹煞的「不美好」,衡量好事是否真的正在發生?並反思資源的有限與可貴,使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能真正平衡、和諧。」因此,他們也從台灣傳統文化習俗出發,為此活動設計了創意十足的周邊文宣。例如:春聯與平安符化身為此項展覽的宣傳小卡,充分地嶄新了台灣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老東西,同時也讓好的意念得以呈現。

「台灣人愛拜拜,求符過香火,常是為了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因此我們製作「好事發生」護身符。每逢年節,必須張貼春聯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如意…所以我們創作「好事發生」春聯。當生命有了疑惑,可能你會去看手相,希望諮詢能有所幫助…為此我們將「好事發生」展覽介紹放在你的雙手之中。」

在這次的展覽當中,著實也點出了好氏設計事務所成立的理念。他們直言點出多數商業廣告粉飾太平,一昧創造假的「好」意。消費者眼睛裡看到的好,其實都包覆著許多惡,甚至是不道德的行為。種種因素集結,急欲創新的好氏團隊因而完善並成立。
 
品牌經營,從好出發,簡單又講究 

如同其他同類型的創意產業,好氏團隊個個三頭六臂,總員工僅有五人,每個人都是屬於多功能使用型。陳崇文與方序中則是工作團隊中的兩大創意首腦,然而,不同於其他廣告設計公司,好氏團隊的發展重心為品牌經營,進而發展專屬於好氏的產品。業務方面,囊括了廣告視覺設計、商業空間規劃與產品包裝設計等等。接觸的客戶來源,則是橫跨各行各業。例如:娛樂出版事業、百貨業、珠寶業、食品業等等。

相較與其他白手起家的創意藝術產業,「好氏」這群人恰如其名多了一份幸運。回想起創辦過程,已有十多年廣告經驗創意總監的方序中與任職知名百貨業空間視覺整體顧問的陳崇文,兩人當時決定離開原有職位,成立屬於自己的團隊之際,幸運地遇上賞識兩人的企業主願意出資相助,這件「好氏」方得以順利發生。此後一年,如同其名「好氏」真的好事不斷。

在經營方面,好氏團隊為許多商業品牌設計商品、創意發想、甚至是空間規劃設計等等。作品數量之多,早已悄悄地滲入了消費者的生活中。從音樂錄影帶與唱片設計,到企業形象設計與珠寶陳列,好氏團隊驕傲地表示,他們至今仍不需要成立業務部門,所有的客戶都是口耳相傳主動找上好氏事務所。

即使客源充足佳評如潮,好氏設計團隊總是提醒著自己在賺錢與理想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陳崇文說:「我們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開發商品、三分之一專心在辦展演活動、剩下三分之一就接商業案子糊口。」對他們而言,這三件事情一樣重要。好氏團隊坦言,接商業案的收入是主要的收入來源。沒有資金也無法實踐夢想,不過,相當有原則的他們一再表示理想才是促使團隊工作的最大動力。
與其接一件無法認同的商業設計案,好氏寧可婉拒這樣的合作關係,尋求更有意義與深度的機會。

方序中說:「我前兩天才跟他們(同事)講,要把理想放上面,生活放前面。」陳崇文則補充道:「應該說我們是有理智的熱血。」他們也不諱言,商業行為是一種傳達美的手段,低俗卻親近,他們將商業行為當作與群眾接觸的橋樑。而團隊中每一個人對藝術的熱血衝勁則是好氏運轉的原動力。一年以來,他們確實累積了許多創作能量,不僅僅為自己的品牌鋪陳,也將好的概念成功地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當中。
 
用設計說故事,創作多了「溫度」 

用心感受生活細節的好氏團隊,認為設計藝術不只是玩美學,更要讓作品蘊含著獨特的意義與故事。因此,好氏每件作品最大的不同處在於著眼於背後的故事。以設計旺福樂團的唱片整體為例,除了大膽運用紙娃娃的拼貼感突顯旺福樂團歡樂隨性的特質外,紙娃娃人偶背後的簡陋模樣也一併呈現在消費者眼前。方序中表示,這項設計主要點出了樂團背後不為人知的艱辛,台上的光鮮亮麗又搞笑,而其背後可能隱藏著很多心酸奮鬥過程。用設計說故事,是好氏團隊的另項拿手絕活。

賦予創作品溫度,是好氏團隊要傳達給大眾的另一重點。從一張簡單的名片及可窺知一二,他們將遞名片這個舉動中的微妙心情融入設計中,遞名片的文化轉化成四枚指紋,恰好落在接受與遞交名片的四個角落,無論是接受者或是第名片那方,都能實在地感受到此一小動作中的心情轉變。正因如此,好氏團隊得意地表示,他們的作品多了「溫度」,讓設計文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冰冷美學,而是融合了「哲學的高度」讓創意藝術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
 
重新定義傳統元素,放眼海外市場 

台灣的本土文化也是好氏團隊的重要靈感來源。他們所設計的餐具組,外型乍看之下十分具有歐洲風味,然而仔細端倪盤上的花紋,竟是採用了「愛」「福」「好」三中文字體,由餐盤交疊而成,三個字拆開又各自表述著不同的「好」意頭,此項創意產品已漸漸受到外國市場的注目。實際上,創意總監透露,這樣的靈感來自於台灣本土的藥品廣告文案,原來跟設計美學八竿子打不著的概念,經由好氏設計團隊的轉化,都變成了令人會心一笑的絕佳創意商品。

除此之外,好氏設計事務所設計的福字花瓶,也頗受國外市場好評。他們將傳統的中文書法美感,延伸拉長為3D的線條,使其成為日常生活器具。此系列商品,正好搭上歐美市場吹起的東方神秘風,也在國際間打響了名號。陳崇文認為,身為一位台灣的廣告創意人,設計的靈感在一般人的生活中俯拾即是,與其捨近求遠地效法外國的作品,不如從日常生活中找起,其實不難發現台灣本土文化當中就蘊含著許多良善且吸引人的元素。好氏團隊這樣形容自己:「生活用品的功能是固定的,我們除了把功能複合、美感提升,更重要的是賦予意義,行為中也有了溝通。」

2008年四月,好氏設計團隊預計帶著自行設計的作品前往泰國參展。一方面,好氏設計團隊真切地體認到台灣藝術設計市場未臻成熟,轉向選擇海外市場先行發聲。因此,好氏除了將在台灣設立實體銷售通路外,同時期望爭取更多海外的肯定與訂單。另一方面,將台灣的藝術文化導向國際,也是他們的目標之一。藉由國際化的比賽與報導,好氏設計團隊表示要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本土文化的聲音與美學。
 
傳達生活的態度與方式 

「好」的概念說易行難。從簡單的細節發想,好氏欲推廣的是更深層的生活態度。方序中感性地表示,經營好氏團隊最重要的不外乎於傳達一種生活態度。聽起來或許老套,但他們相信著只要存「好」念在心中,人們就有能力讓生活變得更好。基於這樣積極正面的態度,好氏設計事務所將這樣的理念落實在工作上。藉由一件件設計作品呈現在大眾面前。
 
創意無限,盼團結本土設計產業  

成功地打造許多商業廠牌之後,好氏設計事務所也成功地打響自身的品牌知名度,成立一年來陸續吸引了許多年輕的企業主,表明想入股或投資這個創意團隊。然而,創意總監方序中認為,好氏秉持著量力而為的心態,期望整個團隊的眼光放遠,並挪出多一點時間舉辦更多有意義的展覽活動,而非光想著如何賺錢。

此外,好氏也期望有更多機會協助傳統產業轉型,讓台灣傳統產業更具競爭力地面對時代的洪流,進而保存著舊而美好的事物。在未來,方序中透露,除了設計更多屬於好氏的商品之後,更是希望結合台灣設計圈、政府或是有力團體的力量,讓本土設計向世界發聲。讓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更有組織地聚合行銷。
 

有河Book-2010年採訪

創意Abc原文


◎有河Book





有河景有好書,二樓書店有何不可

漫步淡水河畔,大多數人會想到的是新鮮的水產熱炒、淡水魚丸、阿婆鐵蛋等在地美食。然而,就在這些喧擾熱鬧的商家中,帶有濃厚人文氣息的獨立書店─有河Book藏身於商家二樓的小小天地中。如果不多加注意這間小店舖,有河Book的招牌很容易就被淹沒在水產熱炒的大燈籠下。沿著狹窄的樓梯往上探索,充滿詩與文學的氣息同時蔓延開來。

有河book的負責人詹正德,曾經是資深廣告創意人。然而,近年來,他感受到台灣廣告創意人的創意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加上全球化的影響,廣告創意人無法發揮所長。在多方考量下,詹正德夫婦決心一起離開職場,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與太太兩人熱愛文學與電影,負責人表示,當時也顧不得成不成功,當然沒多想一家小店可以持續經營多久的時間,夫妻倆便決定開設一家屬於自己的獨立書店,有河Book就是在如此勇往直前的決定下宣告誕生。

兼顧美景與交通便利

遠離台北市中心的有河Book選擇座落在台北縣郊的淡水河畔,對於一家小型的獨立書店來說,這樣的地理位置選擇地相當與眾不同,詹正德聊起了當時選擇在淡水落腳的緣由:在開獨立書店的念頭萌生之際,詹正德認為風景會是這間書店的最大特色與資產。再者,他與太太就居住在淡水對岸的八里,因緣際會與交通考量下,就選定了淡水老街二樓的小店舖。走進有河Book,寬敞的陽台不但正對著淡水河畔,兼顧離自家住宅近、加上緊鄰淡水捷運站等交通優勢。有河Book更有著簡約明亮的裝潢,寬敞的陽台空間伴隨著淡水河畔的自然景色。因此,消費者一進入有河book就有著自然愜意的舒適感。

然而,即便有河book離淡水捷運站不過五分鐘的腳程,遠離台北市區的地理位置還是讓有河Book的消費群受到限制。詹正德直言表示,即使熟客都想定期來走走,對客人而言,來一趟淡水有河Book是需要提早規劃的行程,畢竟淡水路程迢迢,不是想來就可以馬上抵達的隨性地點。不過,為求舒適及賞心悅目的環境,對於有河Book現在佔據的位置,夫妻倆也感到相當心滿意足。

在經營成本上,有河Book店內約20坪大的空間,由於位在二樓,相較之下,租金不算昂貴,約為一樓店面的五分之一。再者,這樣的小本經營為了節省開銷,除了老闆夫婦二人之外,無聘請其他職員。詹正德透露,大部分的資金必須用於採購書籍,貨架上的每本書皆為成本所在,在人事成本上當然能省則省。

書香藏身淡水老街,客人誤以為文具店

有河Book身處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的淡水老街上,詹正德說到,時常有許多路過的遊客走上二樓便問他:有沒有賣文具用品。讓他哭笑不得!更多時候,是拿著霜淇淋或酸梅湯的遊客上來借廁所,雖然有點尷尬。老闆笑說:「也不可能不借啦,有時候是小朋友很急的樣子…」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消費者或是網友按圖索驥慕名而來。一年下來,有河Book在大台北地區的藝文圈累積了不少人氣。除此之外,他也發現有越來越多當地的消費群光臨,不少淡水地區當地的居民漸漸地習慣到這家小書店來翻翻找找。 

多元化經營,藝文活動豐富 

在有河Book你可能找不到連鎖書店暢銷排行榜上的書,但你一定可以找到讓你愛不釋手的文學佳作。這裡的進書都由詹正德精心挑選、誠意推薦。「如果我自己都不喜歡這本書,怎麼推薦給進來的客人。」不信任也從不注意連鎖書店的排行榜,喜好文學的夫婦倆自有推薦不完的好書,這樣的分享方式只要踏進有河Book便可感受到。

此外,來到有河Book不但可以找到台灣、中國、香港等地的華文出版品外,這裡也有簡單的飲料與點心供應。老闆不諱言,販賣飲料除了留住客人的腳步外,飲料的利潤較高,也可稍稍彌補出版物的進價。然而,不改隨性風格,菜單上都是夫妻倆愛喝或喝慣的飲品,點心則是網友手工製作寄賣。

同時,有河Book也提供二手書籍交換與販售,讓舊書籍可以流通分享。然而,負責人詹正德表示,由於他本身對收書的要求較高,另一方面,身為一家獨立書店,收二手書的來源實在有限,因此有河Book還是以新書販賣為主,二手書區僅只佔據了店內兩排書架。

除了書店與咖啡點心的經營之外,熱愛電影的夫妻倆,經常在店內舉辦小型的電影欣賞座談會,這也成為了有河book的定期活動。除此之外,許多出版商、作家、詩人與藝術家也聞風而至,並且主動提出與有河book合辦活動等邀請。詹正德表示,「會舉辦這些活動一開始都是朋友介紹的,或是碰巧認識了一些作家…大家覺得這邊感覺不錯。甚至也有唱片公司來借場地拍照。」這些無心插柳的活動,漸漸地讓更多人認識了有河Book,詹正德也發現舉辦活動,可以讓喜歡有河Book的朋友,有理由來淡水走走。因此,創立一年以來,這些活動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有河Book的一部份。除此之外,許多創作歌手也被吸引至此,舉辦小型的演唱活動,包括自然捲與淡水在地歌手王昭華等人。有河Book小小的場地常因此擠滿了聽眾,好不熱鬧。

生活最低的需求不過是閱讀跟寫作

如果要更深入了解這家個性書店,就必須多了解這對率性的夫妻檔。詹正德夫妻倆皆在職場上打滾逾十年。然而,詹正德直率地說:「我對生活最低的需求不過是閱讀跟寫作,我們也不需要吃好的穿好的…」對於精神食糧的要求遠超過物質生活,在這樣的考量下,有河Book呈現無壓力的經營狀態,老闆很隨性地說:「畢竟是我想做的事情,沒有想很多,可以開多久就多久,做到撐不下去為止…開這個店不是要賺大錢,只要賺一點可以維持下去就好了。」詹正德對物質生活無欲無求,不計成敗地將多年積蓄投資於自我的夢想上,他笑著表示,這樣夫妻倆並稱不上要求生活品質,只是不想隨便生活。

網路Blog、口耳相傳打響名氣

老闆詹正德喜歡寫作、或記下電影感想,老闆娘則是專長於詩的創作。兩人在開店前便有寫部落格的習慣,有河Book開幕之後,部落格更是成為與消費者互動的最佳管道,藉此越來越多民眾得知文藝氣息濃厚的這家小店。

了網路宣傳外,朋友間的協助與口耳相傳,也讓詹正德被感溫馨與幸運。他聊道:「剛開始都沒有門路,(開書店)完全沒做過的事,也不認識書商什麼的,就是什麼都不管地開了這家店,很多都是朋友幫忙介紹有開過書店的人、作家…」有河Book開幕之後,詹正德因此也認識了更多一樣喜好文學的朋友,就在週邊親友的幫忙下,有河Book不知不覺以度過了第一個年頭。

知名度累積後,不少電台媒體也主動介紹這家獨特的,老闆表示尤其在電台主持人張大春的介紹之後,明顯吸引許多聽眾慕名而來。報章雜誌同樣地對這個小空間感到興趣與好奇。從不主動做些什麼的詹正德,覺得有河Book實在很幸運的獲得許多人的協助。

有河Book雖然漸漸穩定,然而,詹正德也悠悠地聊起開幕初期的困境:「前三個月剛開幕,大家都很熱絡也對有河Book很好奇,可是三個月熱潮過去就沒了…」為了讓有河Book更加多元豐富,吸引更多人認識他們,詹正德便開始舉辦各類小型活動,例如電影欣賞會等等。一方面可分享他自己喜愛的影片;另一方面,更讓讀者有藉口到淡水來走走。詹正德自己很享受這類的小型活動,他說到,每次舉辦的活動都是很隨性、平易近人的,陌生人們來到這裡可以很真誠地交換一些心得與想法。

然而,現階段有河Book仍屬於勉強維持的狀態,即便活動或場地租借已經排到下個月底,不過,每個月業績收入依舊擺蕩不穩,詹正德不諱言,有時候遇到天氣不好的非假日,好幾天一個客人也沒進來過,當月業績當然赤字。他卻不擔心地表示:「這家獨立書店是我真的想做的事情,賺的錢只要夠維持下去就好了。」

未來的願望很簡單:維持營運、出版詩集

在訪談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詹正德對生活的一派輕鬆,但同時也強烈感受到他對文學藝術的堅持與喜好,在他身上感受不到商人吸金的慾望,反倒是怡然的文人氣質。有河Book的成立是詹正德理想的生活方式,也讓他跟更多朋友一起分享文學、進而認識更多同好。因此,關於有河Book的未來,詹正德簡單地表示,沒有想過要擴大或其他,只要賺剛好的錢讓有河book維持下去就好。如果真要做些什麼,他希望未來在多賺一點點的錢,能夠跨身出版業,幫太太出版詩集。「我太太一直都有在寫詩,出版也是一直很想做的事情,可是很現實,沒有錢…之後再說吧。」詹正德相信,只要認真努力作一些事情,自然而然就會有人來幫助你。有河Book正秉持著這樣的信念,努力的度過每一天。

2012/3/3

爺爺

2012年3月3日,外公105歲,離開了這個世界,我想透過一點拙劣的文字,悼念我的爺爺。

從小,外公就要我跟哥哥叫他爺爺。這個典故,要從我外公的傳奇生活開始說起。

我爺爺是大家口中的外省老兵,他在國民黨撤退來臺之前,就逃兵躲到台灣來了。爺爺是國民黨對抗共產黨時期的通訊兵,在山東老家的親人不是戰爭死去,就是被共產黨批鬥、解放了。對爺爺來說,那時最恐怖的時期,也讓爺爺對戰爭、共產黨充滿了恐懼與憤怒。

因為爺爺是逃出來的,他不具備榮民身分,我們家也沒有享有任何榮民福利,但是身為外省人第二代的媽媽與阿姨們,從小就被本省鄰居一視同仁的嘲笑「死外省仔」等等。但爺爺不以為意,待人依舊很和善,但鄰居太過份的話,爺爺也是會發火的。

外婆雖然說得是台語,但實際上也是從大陸逃出來的福建人,實際上說得是閩南話。爺爺原來在大陸的家庭有好幾個兒子,但聽說都被共產黨弄死了,在台灣與我外婆結婚之後,生了三個女兒,只有我媽有生小孩,也就是我跟我哥二人。因此,我們被外公外婆視為己出,童年大多時光,都是在外婆家渡過的。我哥尤為重要,被爺爺老人家視為本家傳人,也是要為爺爺捧斗的長孫。也就是為什麼,我跟哥哥都喊外公為「爺爺」,我們從小就說自己是山東人後代,非常以此為榮。

外公跟外婆的相處方式就像很多年前的電視廣告一樣,一個說閩南話,一個說著山東腔的普通話,卻都能瞭解彼此。外公外婆有一張手牽手,在中正紀念堂廣場拍的照片,是我對兩位老人家婚姻的印象。

爺爺很會做山東麵食,窩窩頭、大餅小時候都看過爺爺製作,覺得爺爺跟大廚師一樣厲害,可以做出好大好大的餅,過年一定要在初一子時吃元寶,也就是水餃,從小的過年一切都走山東習俗。爺爺生活嚴謹,永遠抬頭挺胸、挺直腰桿,吃飯定時適量,不管吃什麼,總愛嗑大蒜或整跟大支青蒜,卡喫卡喫地吃的津津有味的樣子。所以爺爺身體一直很硬朗,在家裡很有威嚴,也很疼愛我們。

爺爺身體狀況開始退化,是從2001年美國的911事件開始。我們這輩人應該會覺得很不可思議,遠在美國的事件跟爺爺的身體有什麼關係?當時,當電視新聞不停重複播放著美國雙子星大廈被飛機撞毀的畫面,讓經歷過國共內戰、中美斷交事件的爺爺大為恐慌,老人家一直覺得:完蛋了,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開始了,又要回到水深火熱的生活了.....

這些恐懼連我父母那一代都無法想像,爺爺在大陸時期到底經歷過什麼、看過多慘絕人寰的戰爭場面,以致於在心中有著深深的恐懼再度被挑起,這些是我永遠不能體會的。於是乎,爺爺身體因為恐懼擔心,開始每下愈況,一年比一年差。即使家人悉心照料,隨著臥床時間久了,身體也慢慢的老化、退化。

在這幾年間,爺爺已經很少醒來,當然也不會認得我們。三四年以來,常常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據媽媽的通知單收藏算來,至少七八次有,因此,家人都開玩笑的說爺爺是老妖怪。實際上,我們也很心疼爺爺在人生道路的盡頭,要走得如此痛苦。

今天,媽媽要去醫院照顧爺爺前,接到了醫生的電話,說情況不樂觀,但因為爺爺有太多次耍我們的經驗,媽媽心想應該不會太嚴重,即使大家都做過了好幾百次要送爺爺離開的心理準備,也沒有人料想得到竟然就是今天,如此平淡無奇、毫無預兆又風和日麗的今天。

家人從各地趕到醫院之際,爺爺已經靠著呼吸器在等我們了。爺爺看起來依舊很硬朗,媽媽這些年來把爺爺照顧的很好,雖然腿部因為長年臥床變得很瘦,但整體來說看起來就跟我印象中的爺爺一樣,只是老了很多、瘦了很多。

我跟哥哥給爺爺磕頭,謝謝爺爺這麼疼愛我們,希望爺爺隨著佛祖們去休息吧。在爺爺病床前哭得像個小孩,就像小時候,每次在外婆家半夜睡醒大哭一樣,用手背抹去一直流不停的眼淚。其實,是要為爺爺高興的,爺爺您終於解脫了,媽媽與阿姨們決定將您的大體捐做教學使用,您要去台大醫學院當老師了呢,我們真的很以您為榮,謝謝您,希望您的靈魂安息,請您在天上守護著我們全家人。我很愛您,爺爺,再見了。